在建筑领域,防水工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,关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,而建材防水材料施工作为实现防水功能的具体操作过程,有着诸多要点和细节需要我们深入了解。
防水材料的种类及特性
建材防水材料种类繁多,常见的有卷材类、涂料类、密封材料类等。
卷材类防水材料,如++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,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候性,它能适应不同形状的基层,在低温环境下也不易脆裂,像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防水施工中应用广泛,其施工时通过热熔或冷粘的方式与基层紧密粘结,形成连续、致密的防水层。
涂料类防水材料,如聚氨酯防水涂料,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粘结性,它可以涂刷在基层表面,固化后形成一层坚韧的防水膜,能有效阻止水分渗透,而且它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的基层,对于一些异形结构的屋面、卫生间等防水施工非常合适。
密封材料类,如硅酮密封胶,主要用于建筑缝隙、孔洞的密封防水,它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弹性,能在不同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,防止雨水、空气等进入室内。
施工前的准备工作
- 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防水材料施工成功的基础,首先要确保基层平整、坚实、干净,无裂缝、松动、油污等杂质,对于不平整的基层,需要进行找平处理,可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修补,如在地面防水施工前,若地面有坑洼,需用水泥砂浆将其填平并压实,以保证防水卷材或涂料能与基层良好粘结。基层的含水率也有严格要求,卷材防水施工时基层含水率应不大于9%,涂料防水施工时基层含水率应不大于10%,可通过简易的方法检测基层含水率,如在基层表面放置一块1m²左右的塑料薄膜,3 - 4小时后观察薄膜下有无凝结水,若没有则含水率基本符合要求。
-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面积,准确计算所需防水材料的用量,并提前采购质量合格、品牌信誉良好的材料,对进场的防水材料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,检查其产品合格证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,同时检查材料的外观是否有破损、变形等缺陷。对于防水卷材,要检查其表面有无孔洞、皱折,胎体是否均匀;对于防水涂料,要检查其是否分层、沉淀等,只有确保材料质量合格,才能保证施工后的防水效果。
- 工具准备施工工具的齐全和良好状态是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,常见的施工工具包括喷枪、刮板、刷子、滚筒、剪刀等。喷枪用于卷材的热熔施工,要保证其火焰均匀、稳定;刮板用于涂料的涂抹施工,应选择材质坚硬、表面平整的刮板,以便能均匀地将涂料涂抹在基层上;刷子和滚筒则用于边角部位或局部的涂料涂刷,要保证其刷毛或滚筒表面干净、无杂物,避免影响施工质量。
防水材料施工流程
- 卷材防水施工流程
- 基层清理:按照前文所述要求,彻底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、灰尘等。
- 涂刷基层处理剂:在基层表面均匀涂刷基层处理剂,待其干燥后(一般干燥时间为4 - 8小时,具体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),基层表面会形成一层牢固的薄膜,增强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力。
- 弹线定位:根据屋面或墙面的尺寸,弹出卷材铺贴的基准线,确保卷材铺贴整齐、顺直。
- 卷材铺贴:将卷材按弹线位置展开,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进行铺贴,热熔法施工时,用喷枪加热卷材底面,使其表面的沥青熔化,边加热边向前滚动卷材,使卷材与基层紧密粘结,卷材之间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,一般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,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,冷粘法施工时,在卷材和基层表面涂刷专用胶粘剂,待胶粘剂干燥至不粘手时,进行卷材铺贴,并压实排除空气。
- 卷材收头处理:卷材铺贴到屋面或墙面的边缘时,要进行收头处理,可采用金属压条固定,并用密封材料密封,防止雨水从卷材边缘渗入。
- 涂料防水施工流程
- 基层清理:同卷材防水施工的基层清理要求。
- 节点部位处理:对阴阳角、管道根部等节点部位,先进行增强处理,可采用在节点部位铺设附加层的方法,附加层一般采用与涂料同材质的卷材或涂料加强层,宽度不小于500mm。
- 涂料涂刷:采用刷子或滚筒将防水涂料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,涂刷应分多遍进行,每遍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,以保证涂层的厚度均匀,一般涂料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如常见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总厚度不小于1.5mm,每遍涂料涂刷后,应待其干燥(干燥时间根据涂料品种和环境温度而定,一般为24小时左右)后再进行下一遍涂刷。
- 质量检查:涂料施工完成后,要进行质量检查,检查涂层表面是否平整、有无漏刷、起皮、裂缝等缺陷,如有缺陷,应及时进行修补。
- 密封材料施工流程
- 缝隙清理:将建筑缝隙、孔洞内的杂物、灰尘清理干净,确保密封材料能与基层良好粘结。
- 填充背衬材料:对于较深的缝隙,可先填充背衬材料,如泡沫棒等,以控制密封材料的嵌入深度和保证密封效果。
- 密封材料嵌填:采用专用工具将密封材料均匀地嵌填在缝隙中,嵌填应饱满、密实,表面应平整光滑,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为缝隙宽度的0.5 - 0.7倍。
- 表面处理:密封材料嵌填完成后,对其表面进行修饰,使其与周围建筑表面平齐、美观。
- 粘结质量控制无论是卷材与基层的粘结,还是涂料与基层的粘结,都要保证粘结牢固,在卷材铺贴过程中,要检查卷材与基层之间是否有空鼓现象,可采用小锤轻击卷材表面,听声音判断是否空鼓,对于空鼓部位,要及时进行修补,可将空鼓部位的卷材剪开,重新涂刷胶粘剂后粘贴压实。在涂料施工时,要观察涂料与基层的粘结情况,如发现有起皮、脱落现象,要及时将该部位的涂料清理干净,重新涂刷。
- 防水层厚度控制卷材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施工时要注意卷材的铺贴层数和搭接宽度,涂料防水层的厚度通过控制涂刷遍数和每遍涂刷厚度来保证,施工过程中要使用量具定期检查涂层厚度,如发现厚度不足,应及时补刷。
- 节点部位处理质量控制阴阳角、管道根部、变形缝等节点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,必须加强处理,节点部位的附加层铺设应符合规范要求,密封材料的嵌填要密实、饱满,防止雨水从这些部位渗漏,在施工过程中,要重点检查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,确保其防水性能可靠。
- 施工后保护防水材料施工完成后,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,在防水层未完全固化前,禁止人员在上面行走或堆放物品,防止破坏防水层,对于卷材防水层,在其上面进行其他施工操作时,要采取铺垫防护措施,避免尖锐物体划伤卷材。对于涂料防水层,在其干燥过程中,要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通风良好,避免灰尘等落在涂层上影响防水效果,要防止雨水冲刷未完全干燥的涂层。
- 验收防水工程施工完成后,要进行严格的验收,验收内容包括防水层的外观质量、粘结质量、厚度、渗漏情况等,外观质量检查主要查看防水层表面是否平整、有无裂缝、孔洞等缺陷;粘结质量检查可采用上述空鼓检查方法;厚度检查可使用量具测量;渗漏情况检查可通过雨后观察或进行蓄水试验、淋水试验来检测。对于屋面防水工程,蓄水试验时间不少于24小时,蓄水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;对于卫生间、厨房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,蓄水试验时间不少于24小时,蓄水高度一般为20 - 30mm,若发现渗漏现象,要及时找出渗漏部位并进行修补,修补完成后重新进行验收,直至防水工程合格为止。
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
施工后的保护与验收
建材防水材料施工是一项系统而严谨的工作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建筑防水的成败,只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,做好施工前的准备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后的保护与验收,才能确保建筑物拥有可靠的防水性能,延长其使用寿命,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、舒适的居住和使用环境🛡️。
